十九世紀時遺傳學第一個實驗,給這個問題提供了線索。孟德爾(G. Mendel)注意到豌豆的顏色與構造在遺傳上的規則性。他認為生物細胞中有個遺傳的單位,也就是今日所謂的「基因」。


用X射線研究分子結構,是當時英國科學界的特別專長。這個技術稱為「X射線晶體顯象術」,於1912年開始應用到食鹽上;1930年代才用在巨大分子上;到了1950年代初期,在倫敦的兩個研究員法蘭克林(R. Frankin )與威爾金斯(M. Wilkins ),分別得到DNA的高解析圖片。不過X射線的圖片,跟普通光所照的圖片不一樣。X射線沒辨法用鏡片對準焦距,所以數學便派上用場。DNA所需要用的數學,必須先猜測它的構造而做成模型,才能計算。所以當時華生與柯立克是在資料不完整、工具不精確的情形下工作。他們融合了創見、預感和分析力,建立出一個與X射線圖的結果相符合的DNA結構。他們發現兩股互繞所形成的雙螺旋,可以符合X射線影像所要求的條件。今日的科學家在DNA構造的細節上,雖然還有爭論,但是華生與柯立克的模型實在太有道理了,所以幾乎馬上被大家所接受了。

出處:科學月刊第十六卷第十二期 P.938 (74.12) 陳文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