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逸散 / 溢瀉 (Effusion)

 

Effusion 指氣體從小孔由射出

 

Graham's Law of Effusion(與氣體分子質量平方根呈反比)

 

Ex 7.1 鈾 235 、238 化合物 UF6 分離

(綜合化學課聽到及內幕:師大鈽實驗室)

 

Ex 7.2 氦氣、氮氣逸散比較

 

 

Flux (流)

可以是質量流、能量流或動量流。

本章談分子流,定義為 "分子流 = 分子數/ (面積 × 時間)",即單位面積、 單位時間流過的分子數。

從前章 "撞擊到壁上的" 速率分佈函數 p.58 (6.13) 出發,但僅積分所有向前方向的分子,而沒有像壓力一般含動量轉移 2 mv cosθ 的部分

Φ = ∫00π/2   v cosθ  n f(v) dv (1/2) sinθdθ

得(積分上式利用到了 ∫0π/2    sinθ cosθ dθ= ∫0π/2    sinθ dsinθ= ∫01 u du = 1/2)

Φ = (1/4) n < v >

 

另一種表示法,上式再利用 p = n kB T、< v > = √(8 kBT/πm) 代入,得

Φ = p / √(2π m kBT)

可以清楚見到 √m 反比的形式 。

 

Ex 7.3  計算 N2 在 STP 之粒子流

 

Effusion

Ex 7.4 Knudsen 方法量蒸氣壓

在  dt 時間內

effusion rate 是 Φ A

dM /  dt = m Φ A = m p A / √(2πm kBT)

p = √(2πkBT/m) (1/A) [ dM /  dt ]

 

Effusion 偏好比較快的原子,因此逸散出來的分子其速率分佈並非 Maxwell 分佈,這是因為速度快的分子撞擊數也增多之故。(勿因來自同一已平衡容器之氣體便覺奇怪,作者以出國觀光者的代表性為例。 )

我們也可由 "單位面積的碰壁(通過)分子" 會比同樣 "具有 v, θ 條件的分子數" 多了 v 因子 (為什麼不說是v cos θ因子?) 而理解新的速率分佈函數也應是有多了一個 v 的

v3 e-mv2 / 2kBT

與 Maxwell 分佈比較如下:

在 Maxwell 分佈 中的氣體其平均動能為

1/2 m <v2> = 3/2 kB T

來自 effusion 的 氣體則還要更高,見下例

 

Ex 7.5

<kinertic energy> = 2 kB T

 

Effusion 自然要小洞才能發生,開了拳頭大的洞就無所謂逸散了。那到底洞必須要多小才有 effusion 效應 ?答案:洞的直徑須遠小於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路徑。(詳見第八章)

 

Ex 7.6 考慮容器中隔分開但上有小洞直徑 D

D >> λ, p1 = p2

D << λ, Φ1 = Φ2

利用 (7.9) 的結果, 可得

p1 / √T1 = p2 / √T2

 

 

最後,估計低溫下氣體沿著管子延伸的流動(速)率:

 

Ex 7.7 長 L、直徑 D 的管子,兩頭壓力差是 p1 - p2 ,問極低壓下的氣體流速。

(為何要強調是低壓?)

氣壓低 平均自由徑 才長 管徑才能適用 effusion

思考關鍵是:

需要密度梯度 (亦即壓力梯度)

x 處的淨流量,

Φ(x) ~ 1/4 < v > [ n(x + D) - n (x - D) ]

為什麼出現這個 D 的深度?

說明:截面直徑大小為 D 之管,(考慮與其他氣體分子碰撞的機會遠小於與管壁碰撞的情形),通過 D 截面之分子其上一次(與管壁)的無碰撞自由飛行範圍是 D 的深度。(若不是這樣,代表分子在飛行方向上有偏好, 這是不合理的。)

套用 p = 1/3 n m < v2 >

改寫為以壓力表示

Φ(x) ~ 3/(4m) (< v > / < v2 > ) [ p(x + D) - p(x - D) ]

其中我們可以把 p(x + D) - p(x - D) 寫為

p(x + D) - p(x - D) ~ -2D dp / dx

又加上考慮 stady state 已達到,流量處處恆定,即

dp/dx = (p1 - p2) / L

 

基於質量流率 (mass flow rate)

dM/dt = m Φ A = m Φ (π D2 / 4)

因而有

dM/dt ~ (3/8) (< v > / < v2 >) π D3 (p1 - p2) / L

再使用

< v >2 / < v2 > = 8/(3π)

得到最後的結果是:

d/dt M ~ ( D3 / < v >  ) [p1 - p2] / L

 

請注意這個 D3 ,代表越細的管,欲達相同流量,難壓很多(壓力三次方大才彌補得過來)。

另外,它是怎麼來的?D2 來自管的截面積,還有一個 D 來自有效的自由飛行深度。如下:

思考:管的兩端壓力不一樣,這怎麼可以,少了的壓力跑到那裡去了?

(氣流穩定之後,兩端流入與流出的分子數量要一模一樣。但 P = n kB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