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emon process

【譯名】daemon 處理程序

【說明】在 UNIX 系統中,所有的處理程序(processes)可分為三類:

  1. 使者處理程序理程序(user process
  2. 核心處理程序(kernel process)
  3. daemon 處理程序

所謂的「daemon 處理程序」是執行一些與系統內部相關的功能,例如:網路上的管理與控制,系統內部的定期作業,線上週邊設備同時作業(spooling)..等等。而且所有的 daemon process 都是以幕後(背景)的方式執行。例如當 UNIX 啟動多使用者(multi-user)模式的過程中會執行一個叫做 corn 的命令,它又會執行一些有關系統的檔案,例如:rootsysadmr 等,這一類程序就叫做 daemon process

【參考】process, kernelmulti-user system, background

Data block

【譯名】資料區塊

【說明】UNIX 的檔案系統可被視作是由一連串的區塊所構成的,其中「資料區塊」為最後的一部份,它儲存的是檔案的實際資料,常見的區塊大小為 512 個位元組、1024 個位元組、2048 個位元組及 4096 個位元組。有時候資料區塊也當間接區塊(indirect block)來使用,這是因為檔案過大使得直接區塊(direct block)不敷使用所致,這時它儲存的是檔案的區塊號碼。

【參考】file system, indirect block, direct block, inode list

Datagram socket

【譯名】資料報插座

【說明】這是插座(socket)的一種型態。它可能會造出不可靠或非固接式的封包通訊。

【參考】socket, winsock

Data Symbol

【譯名】資料符號

【說明】資料符號用以為正在執行程式而駐留在記憶體中的變數命名。

Defunct

【譯名】無

【說明】即 zombie 處理程序。

【參考】zombie process

Delimiter

【譯名】界定字元

【說明】界定字元是用以告知 UNIX 作業系統:在此字元之後的字元或是字串是作為參數(argument)之用,而非一般的字元、字串。界定字元使用在命令列(command line)中。在 UNIX 中大多以 "—" 做為符號﹐如: -S-N ...等等,而少部份的命令則是以 "+" 作為界定字元。

demand paging

【譯名】需求分頁

【說明】需求分頁的系統並不會調入(swap in) 整個處理程序,而僅僅拷貝最小的需求來執行處理程序,並利用分頁錯誤(page fault)的方法,以 trap 指令在適當的時候將處理程序的其他分頁從虛擬記憶體中帶到主記憶體,需求分頁配合虛擬記憶體管理策略,可以大幅提昇系統 multi-programming 的程度。

【參考】page fault

Device driver

【譯名】設備驅動程式

【說明】由於不同的硬體設備有不同的特性,因此系統需要「設備驅動程式」來作為系統與各類週邊裝置間的溝通介面;也就是說透過「設備驅動程式」,電腦能夠得知如何來使用該輸出輸入設備,讓驅動程式設計師不需考慮太多關於硬體特性的問題。

系統核心 ←→ 設備驅動程式 ←→ 週邊設備

device file

【譯名】設備檔

【說明】「設備檔」有時就簡稱為設備(device),這類型的檔案通常都位於 /dev 目錄內。UNIX 作業系統為了保持高度的系統親和力,它提供了一個標準的介面(standard interface)於硬體週邊和系統核心,所有對此介面的操作都和對檔案的操作一樣,因此從週邊設備讀寫資料就好像是對檔案讀寫資料,使系統的使用單純簡易。設備檔和一般檔案一樣有存取權限,以 chmod 指令可以更改它們,使用 "mknod" 指令可以建立設備檔,用 rm 指令可以刪除它。但是使用上述的權利通常必須具有超級使用者(super user)或系統管理人(system administrator,即 SA)的身份才可行使。

【實例說明】

$ls -l /dev/tty01

crw-rw-rw 1 hudson other 5, 2 Jul 7 14:20 /dev/tty01

c 表示這個設備檔為字元設備,若是 b 則表示它是區塊設備。

【參考】device driver, superuser

device handler

【譯名】設備控制器

【說明】所謂的「設備控制器」是由許多低階的驅動常式所組成的,用來執行一些像:啟動設備,停止設備,檢查設備狀態,進行資料傳輸等工作。

device number

【譯名】設備識別碼

【說明】每個不同的週邊裝置都有一個唯一的「設備識別碼」,它又包含了兩部份:「主要設備識別碼」(major device number),以及「次要設備識別碼」(minor device number)。

【參考】major device, minor device

Direct block

【譯名】直接區塊

【說明】為了使磁碟的儲存空間獲得更好使用率,因此 UNIX 在「索引節點表格」(inode table)裡設有 13 個進入點(entry),前 10 個是「直接區塊」,每個大小為 4 個位元組,其儲存的內容是指到「資料區塊」data block)的位址,假設每個資料區塊的大小為 1024 個位元組,則 10 個直接區塊可以儲存 10K 個位元組的資料。

【參考】indirect block

Directory

【譯名】目錄

【說明】目錄是一群檔案或是子目錄(subdirectory)的組合,其目的在於方便作檔案的管理。

其實,目錄本身也是一個檔案﹐但和一般檔案不同的是﹐它所記錄的是在這個目錄下的檔案和子目錄名稱;在 UNIX 系統下,目錄是被歸屬於特殊檔案之列(special file)。

directory entry

【譯名】目錄進入點

【說明】一個目錄中有關檔案的資料我們就叫作「目錄進入點」,其中包括了檔案名稱,以及一個指到檔案索引節點(inode)同時它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參考到其它的目錄。

【參考】inode

Dirty bit

【譯名】更動位元

【說明】在「需求分頁」(demand paging)的記憶體管理系統中,如果某一分頁的內容被修改過,則與此頁相對應的更動位元便會設定為 1,否則為 0。其目的在於當記憶體不敷使用需要做分頁置換的工作時,系統會檢查此位元,如果為 1,便會先將此頁的內容寫回次儲存體;如果為 0,便不需多做此動作。無形中也提高 CPU 的使用效率並減少實際輸出輸入的動作。

【參考】demand paging

Disk inode

【譯名】磁碟索引節點

【說明】索引節點有兩種存在狀態。在未被使用時,它被放在磁碟中的「索引節點串列」裡(inode list)。此時索引節點我們稱之為「磁碟索引節點」。

【參考】inode, in-core inode

DNS (Domain Name System)

【譯名】網域名稱系統

【說明】Sun NIS 系統在一個機器數量不會太大的環境下還能提供良好的網路服務。當機器數量太大,NIS 就無法提供足夠的服務。主要的原因是 NIS對每台機器的命名是簡單而沒有規劃的。這種單純而沒有層次的管理方式,不符合大型網路的需要,因而有了網域名稱 (Domain Name)。區域名稱把全世界按國別、教育機構、國防機構等不同性質分成不同網域,每個網域有一台主機管理網域內所有機器,並且記錄位於其上與其下的網域主機地址,使得各網域得以連接。

Double indirect block

【譯名】雙重間接區塊

【說明】請參考「間接區塊」。

【參考】indirect block

Downstream

【譯名】下資料流,向下資料流

【說明】由「資料流前端」(stream head)到「資料流驅動程式」(stream driver)方向的資料流(stream)我們稱之為「下資料流」。

【參考】STREAMS

driver

【譯名】驅動程式

【說明】驅動程式是系統用以控制外部週邊設備或者執行其它程式的一個程式,亦可說是實際設備與資料流(stream)間的一個介面。

【參考】stream, device dr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