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譯名】使用者資料流通訊協定。

【說明】TCP/1P 通訊協定再傳輸層又分為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與 UDP 兩種通訊協定。

UDP 是非固接式(connectionless)的通訊協定。UDP 接受從 Internet 模組上來的資料,然後將資料傳送到系統中不同的處理程序。UDP 提供網路上的服務,如在許多應用程式之間作『多工器』的服務等。每個 UDP 的使用者都有指定埠號,而每個 UDP 的表頭都包括來源和目的的埠號。有些埠號以為人熟知,如 telent 就使用 port 23 作為溝通之用。UDP 不建立虛擬線路(virtual circuit),所以對傳送的資料不保證必可抵達目的地。

【參考】TCP/IP

UFS (Unified File System)

【譯名】無

【說明】SVR 4.0 UFS 檔案系統是以 BSD 4.2 版的快速檔案系統為藍圖而設計的,換言之,System V 版的快速檔案系統(Fast File System)為 SVR 4.x 的內定檔案系統。UFS 檔案系統雖然定義每個區塊為 4096 個位元組,但是它允許每個區塊之下再細分為區段(fragment),而區段的大小可以是 5121024 或是 2048 個位元組,因此它具備大區塊的優點卻無其缺點。同時為因應現在作業系統對系統安全的重視,UFS 同時擁有數個內容相同的超級區塊,而各個區塊分別存於不同的磁柱群,這樣的設計非僅加快了資料存取的速度,也強固了系統受到損傷後的回復能力,以下我們從幾個方面來看 UFS 與舊有 s5 系統的差異:

1. ufs 以磁柱映射群取代 s5 inode list,在討論 s5 時,我們提到 s5 檔案系統在使用一陣子後,會出現組成檔案的各儲存區塊南轅北轍地散佈(scatter)情形,如此使得檔案讀取的效率大打折扣。ufs 解決此一問題的方法是將『臨近』的區塊組成一個一個的磁柱群,所謂『臨近』是指不要移動磁頭就能存取的區域。通常磁柱群是指一組位於硬碟同一區域的磁柱。ufs 檔案系統將屬於同個檔案的儲存區塊置於同一磁柱群,如此讀取速度自然加快,如果有個檔案所須要之空間大於現在這個磁柱群所能提供的,此時整個檔案會被移至一個新的磁柱群。

2. ufs 的啟動區塊固定在第零個磁柱群,大小為 8K,而且一定是在該分區的前 8K。這塊空間是用來儲存啟動系統程序,如果本檔案系統不是用來啟動 UNIX,這段空間仍會被保留。

3. ufs 的超級區塊儲存著以下訊息:

1) 檔案系統的大小(以多少個邏輯區塊為單位)與狀態。

2) 檔案系統的標籤(label,即名稱)。

3) 最近一次超級區塊被更改的時間。

4) 磁柱群的大小。

5) 每個磁住群有多少個儲存(資料)區塊。

4. ufs inode 也與 s5 一樣,它記錄的資訊如下:

1) 檔案的型別(目錄、一般檔案、設備檔或是連接)。

2) 檔案的存取權限(讀、寫、執行)。

3) 檔案所有人的使用者識別碼(user ID)。

4) 檔案所屬之使用群的使用群識別碼(grup ID)。

5) 檔案的大小(以位元組為單位)。

6) 兩個共有 15 個元件(elements)的陣列,第一個陣列有 12 個元件從 0 11,存著直接區塊(區塊內存著檔案的內容),如果檔案的大小大於 12 K,就得動用到第二個陣列,這個陣列僅有三個元件,第一個存放單一間接區塊,第二個存著雙重間接區塊,第三個儲存三重間接區塊。整個架構如下圖:

7) 檔案最近一次被存取的時間。

8) 檔案最近一次被修改的時間。

9) 檔案建立的時間。

ufs.gif (9345 bytes)

5 . ufs 的儲存(資料)區塊:

ufs 採行大區塊的資料儲存策略是毫無疑義的,這樣的作法在獲得較高資料存取速度的同時,也須付出浪費空間為代價,這種情況對一個多小檔的系統尤其明顯。ufs 為了同時兼備時間與空間上的充分運用,它在區塊中又容許劃分區段(fragment),區段可以是 512 個位組、1K2K 乃至 4K;它唯一的限制條件是必須小於區塊的尺吋,一般來說 1K 的區段是最常用的。ufs 容許小檔依區段為單位存放,如此數個小檔可以共用同一區塊,使得空間使用變得經濟許多。

6. ufs 對目錄的處理:

ufs s5 最大的不同是其目錄進入點的大小不再固定為 16 個位元組,因此檔名的長度也不再受限於 14 個字元,ufs 的檔案名稱可以長達 256 個字元。

UI (UNIX International)

【譯名】UNIX 國際聯盟

【說明】UI UNIX 國際聯盟(UNIX International)的縮寫。它是個世界性的非營利性質之民營機構﹐其工作在於推廣 UNIX 系統為主的開放式系統。UI AT&T 為首,並結合了 SunNCRPrimeCDC 等七十多家廠商,以共同發展 UNIX System V Re-lease 4.0 版本為目的。

過去對專利產品的發展均以各公司本身政策為主,而 System V 的誕生則是經由各參與機構,在開發時提出他們的需求,經整合後加入新的技術,再就現有規格形成 UI 的政策,並由此定義產品,然後交由 AT&T UNIX 軟體部門來開發。經由這種國際參與的方式,使得在訂定新標準時,仍能保障各機構對現有系統的軟、硬體投資。

UNIBUS

【譯名】無

【說明】這是一種由 DEC 針對速度較低的週邊設備所設計出來的輸出入匯流排。

Upstream

【譯名】上資料流

【說明】由「資料流驅動程式」(stream driver)傳往「資料流前端」(stream head)方向的資料流(stream)我們稱之為「上資料流」。詳細說明及圖解可參考「STREAMS」一辭。

【參考】 stream, STREAMS

USENET (Users' Network)

【譯名】無

【說明】USENET 是一個邏輯網路,將各站之間連線成為一個網路,實際的硬體網路可以用 UUCPX.25BLICNBerknet Internet 等,它是一個非營利性的網路。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機構負責管理這個網路,如果想連上 USENET,只要自行安裝網路新聞軟體,就可以上 USENET 讀取和發佈消息。而想要連接上 USENET 非常簡單:只要從您附過的網路站上找到 Netnews 的軟體,並安裝成為新聞主機,您的機器也可成為 USENET 上的一份子。

根據 USENET 1992 年的調查報告,每天約有 5 萬名來自全世界的使用者向 3600 個新聞群發佈新聞,發佈的新聞量每天約有 24 萬篇。台灣教育部成立的 TANET(台灣學術網路 Taiwan Academic Network) 資策會的 SEEDNET 以及各大專院校研究機構,也都已連上 USENET,每日可收取來自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當然也可以向全世界發佈,促進新知的交流。

User area

【譯名】使用者區域

【說明】每個處理程序(process)都會取得一塊儲存空間,該空間用來記錄此處理程序本身的資訊,這些資訊在該處理程序執行時可提供核心程式使用。這些資訊包括有:

1. 那些檔案被這個處理程序所開啟。

2. 現行工作目錄及根目錄為何。

3. 處理程序的堆疊、資料、及程式節區的大小。

4. 指到處理程序表格的一個指標。

5. 該處理程序的核心堆疊(kernel stack)之內容。

User group ID

【譯名】使用群識別碼

【說明】同「群組識別碼」一辭。

【參考】group ID

User ID

【譯名】使用者識別碼

【說明】為 User Identifier 的縮寫,也常稱為 UID。它是一個佔有 16 個位元的正整數,它一一對應於系統中的每個使用者,任何使用者的識別碼在系統中都一定是獨一無二的。UID 主要是由檔案系統(file system)所提供,以便利檔案的存取控制。

【參考】file system

User mode

【譯名】使用者模式

【說明】當一個處理程序在使用者空間執行時,被稱作在使用者模式下作業。

【參考】process, user space, kernel mode

User space

【譯名】使用者區間

【說明】「使用者區間」是指使用者的處理程序在記憶體中所執行的一塊地方。它包含三個部份:

1. 程式碼區段:儲存程式的本文部份。

2. 資料區段:記載一切參數、變數的值。

3. 堆疊區段:記錄處理程序(process)的活動情形。

在不同的「使用者區間」之中,UNIX 系統提供了保護的措施,使它們之間不會相互干擾。只有核心(kernel)所啟動的處理程序才能不受限制,自由出入其他的使用者空間。

【參考】process, kernel, user stack

User stack

【譯名】使用者堆疊

【說明】當處理程序(process)在使用者模式(user mode)下執行的時候,系統會劃分出一塊記憶體當作此處理程序的堆疊區,用以存放程式所需的參數、區域變數及函式執行時的一些資料(例如:返回位址等)。

【參考】process, user mode

user time

【譯名】使用者時間

【說明】一個處理程序(process)在使用者模式(user mode)下所執行的時間。與此相對的有「系統時間」(system time)。

【參考】process, user mode, system time

UUCP

【譯名】無

【說明】UUCP UNIX TO UNIX COPY 的縮寫,電腦之間經由數據機或高速聯結的方式連接起來,便可以使用 UUCP 將一台機器上的檔案拷貝至另一台機器,或是傳送要做的工作給遠方的電腦執行,以及傳送電子郵件等工作。

UUCP 軟體包括公用程式、背景程序等,主要檔案分佈在下列目錄中:

1. /usr/bin:如 uucpuutouux 等指令。

2. /usr/lib/uucp

3. /usr/spool/uucp

4. /usr/spool/uucppublic

至於 UUCP 的設立,可以利用二種方式來達成,第一種方式是透過 UNINSTALL 指令,另外一種方式則是使用 vi 編輯器直接去編輯記錄檔。